偶爾拉肚子雖常見,但一直拉水便可不是單純「吃壞肚子」那麼簡單。若腹瀉持續超過48 小時或反覆發作,除了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衡,還可能隱藏潛在的腸胃疾病。本篇帶您了解6大可能原因,以及該如何有效改善。
原因 | 說明 |
1. 飲食不當 | 暴飲暴食、食物過敏或攝取過多油脂,常導致腸胃不適與腹瀉。 |
2. 腸道感染 | 病毒(如諾羅病毒)、細菌(如沙門氏菌)或寄生蟲感染,尤其食用未煮熟或受污染的食物時常見。 |
3. 藥物副作用 | 某些抗生素、胃腸藥或長期使用瀉藥,可能引發一直拉水便的副作用。 |
4. 腸躁症(IBS) | 腸胃不適與腹瀉交替發作,是腸躁症的典型症狀,通常與壓力、飲食習慣有關。 |
5. 發炎性腸道疾病 | 如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屬慢性疾病,會造成腸道黏膜發炎,使腹瀉原因不明且反覆發作。 |
6. 消化系統癌症 | 長期一直拉水便,若伴隨體重減輕、血便或腹痛,應提高警覺,可能涉及大腸癌或其他腸胃疾病。 |

改善方法:一直拉水便這樣做
✅ 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避免脫水,可飲用運動飲料或口服電解質補充液。
✅ 飲食調整
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稀飯、吐司、香蕉;避免油炸、辛辣與高纖食物。
✅ 暫停可能誘發的藥物
如懷疑藥物副作用,應向醫師詢問是否需暫停或更換。
✅ 檢查腸胃健康
如果一直拉水便超過 2 天或伴隨其他嚴重症狀,應盡速就醫,進行腸胃鏡或糞便檢查,找出腹瀉原因。
延伸閱讀 : 大腸鏡檢查很可怕嗎?怎麼準備?這樣做就對了!
✅ 注意壓力管理
減少壓力,避免熬夜或情緒過度波動,有助緩解腸胃不適。
一直拉水便別拖延,及早診治才安心!
拉水便雖然常見,但不可輕忽,透過了解原因、採取適當的飲食和生活方式調整,大多數腹瀉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緩解。若腹瀉持續或反覆發作,建議盡快就診,請腸胃專科醫師檢查,釐清真正的腹瀉原因,才能對症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陳建富內科診所提供
AI 人工智慧輔助無痛大腸鏡檢查
健保患者只要部分自費即可享專業服務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讓健康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