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肝病的診斷方

陳建富醫師整理著作


近年來醫學界發展出兩種最新的脂肪肝測量工具。ARFI elastography(聲輻射力脈衝彈性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elastography以及ATI(衰減成像技術,Attenuation Imaging Technology
一、ARFI elastography(聲輻射力脈衝彈性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elastography)在 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診斷中的應用

  1. 原理
    • ARFI elastography 是一種超音波彈性成像技術。它通過發射聲輻射力脈衝(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使組織產生微小位移,然後利用超音波探頭檢測組織的位移情況,進而計算出組織的彈性模量(Elastic Modulus)。在肝臟中,正常肝組織和病變肝組織(如 NAFLD 引起的肝纖維化等)的彈性不同,纖維化程度越高,組織硬度越大,彈性模量值也就越高。
  2. 診斷價值
    • 評估肝纖維化程度NAFLD 患者病情進展可能會出現肝纖維化(Liver Fibrosis)。ARFI elastography 可以定量地評估肝臟的硬度,有助於早期發現肝纖維化。例如,有研究表明,在肝纖維化的不同階段,ARFI 測量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會有所不同。在輕度肝纖維化階段,SWV 可能只是輕微升高,隨著纖維化程度的加重,SWV 會逐漸升高。
    • 監測病情進展:對於 NAFLD 患者,可以通過定期進行 ARFI elastography 檢查來監測肝臟硬度的變化。如果肝臟硬度逐漸增加,可能提示病情在進展,如從單純性脂肪肝(Simple Fatty Liver)向脂肪性肝炎(Steatohepatitis)、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Cirrhosis)發展。
    • 非侵入性優勢:與肝活檢(Liver Biopsy)相比,ARFI elastography 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查方法。肝活檢雖然是診斷肝纖維化的金標準,但它是侵入性的檢查,可能會引起出血(Bleeding)、感染(Infection)等併發症。而 ARFI elastography 可以在患者無痛苦的情況下,多次進行檢查,更有利於動態觀察病情。
二、ATI(衰減成像技術,Attenuation Imaging Technology)在 NAFLD 診斷中的應用
  1. 原理
    • ATI 主要是基於超音在肝臟組織中傳播時的衰減特性(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正常肝臟組織和脂肪變性(Steatosis)的肝臟組織對超聲的衰減程度不同。在 NAFLD 患者中,肝臟內脂肪含量增加,超音在肝臟中的衰減係數(Attenuation Coefficient)會發生改變,通過檢測這種衰減係數的變化來評估肝臟脂肪變性的程度。
  2. 診斷價值
    • 檢測脂肪變性:它可以較為敏感地檢測肝臟中的脂肪含量。例如,在早期 NAFLD 患者,當肝臟脂肪含量輕度增加時,ATI 就可以通過測量衰減係數的變化發現脂肪變性。這有助於在 NAFLD 的早期階段進行診斷,因為早期干預對於改善患者預後非常重要。
    • 定量評估脂肪含量ATI 不僅可以檢測脂肪變性的存在,還可以對脂肪含量進行一定程度的定量評估。這對於監測治療效果很有幫助,比如在患者進行飲食控制、運動或藥物治療後,可以通過 ATI 來觀察肝臟脂肪含量是否下降。
    • 許多最新的論文顯示ATI對於脂肪肝程度的分辨率與核磁共振相當。但費用卻顯著的減少。ATI是未來脂肪肝測量的明日之星。

ARFI elastography ATI NAFLD 的診斷中都有各自的優勢,它們可以為 NAFLD 的早期診斷、病情監測等提供有價值的資訊,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臨床應用中通常需要結合患者的病史、血液檢查等其他方法綜合診斷。
這兩項技術在台灣尚在萌芽階段,大多數教學醫院還未開始此項技術僅少數幾家大型醫學中心正在研究,但也未開放給一般大眾。陳建富內科診所於2024年已經開放此技術於一般民眾,但採取預約制,一個門診只開放23名額。
 

(二)肝活檢的 “金標準” 地位

肝穿刺活檢在 MAFLD 的診斷中佔據著 “金標準” 的重要地位,它猶如一把精准的 “手術刀”,能夠深入肝臟組織內部,直接觀察肝臟細胞的微觀結構變化,從而明確診斷,並確定炎症及纖維化的程度,為判斷預後提供最可靠的依據。在進行肝穿刺活檢時,醫生會在局部麻醉下,使用特製的穿刺針經皮穿刺進入肝臟,獲取少量的肝臟組織樣本。這些樣本隨後會被送往病理實驗室,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和染色後,在顯微鏡下進行詳細的觀察和分析。通過觀察肝細胞內脂肪滴的大小、數量和分佈情況,病理學家可以準確判斷肝臟脂肪變性的程度。例如,根據肝細胞內脂肪滴佔據肝細胞體積的比例,可以將脂肪肝分為輕度(脂肪滴占肝細胞體積的 30% - 50%)、中度(50% - 70%)和重度(70% 以上)。同時,肝活檢還能夠清晰地顯示肝臟組織的炎症活動程度,如是否存在肝細胞氣球樣變(ballooning degeneration of hepatocytes)、小葉內炎症細胞浸潤(intralobular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等,以及纖維化的分期,從無纖維化到早期的竇周纖維化(perisinusoidal fibrosis),再到嚴重的橋接纖維化(bridging fibrosis)和肝硬化(liver cirrhosis),都能一一明確。這對於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以及預測疾病的發展趨勢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然而,肝活檢並非完美無缺,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風險,猶如一把雙刃劍。首先,肝活檢是一種有創性檢查,可能會引發一些併發症,如局部疼痛、出血、感染等。儘管這些併發症的發生率相對較低,但仍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和風險。其次,肝活檢存在取樣誤差的問題。由於肝臟組織體積較大,而穿刺獲取的樣本只是肝臟的一小部分,可能無法全面反映整個肝臟的病變情況。如果取樣部位恰好是病變較輕的區域,就可能會低估病情的嚴重程度;反之,如果取樣部位是病變較重的區域,則可能會高估病情。此外,肝活檢的結果還受到病理學家主觀判斷的影響,不同的病理學家在觀察和評估肝臟組織切片時,可能會得出略有差異的結論。因此,在臨床實踐中,醫生通常會綜合考慮患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結果以及影像學檢查等多方面的資訊,謹慎地決定是否進行肝活檢,並結合其他檢查手段來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

(三)血液生物標誌物的輔助診斷價值

血液生物標誌物在 MAFLD 的診斷與病情監測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輔助診斷價值,猶如一個個 “生物指南針”,為醫生指引著診斷與治療的方向。血清轉氨酶是反映肝細胞損傷的常用指標,其中穀丙轉氨酶(ALT)和穀草轉氨酶(AST)最為關鍵。在 MAFLD 患者中,由於肝細胞內脂肪堆積、炎症反應以及氧化應激(oxidative stress)等因素的影響,肝細胞的細胞膜通透性增加,ALT 和 AST 便會從肝細胞內 “逃逸” 到血液中,導致血清轉氨酶水準升高。一般情況下,ALT 的升高幅度相對較大,且 ALT 水準與肝臟脂肪變性及炎症程度密切相關。當 MAFLD 患者的病情較輕時,ALT 可能僅輕度升高;隨著病情的進展,脂肪性肝炎(steatohepatitis)的發生,ALT 水準會顯著升高,可達到正常上限的數倍。例如,在一項針對 MAFLD 患者的研究中發現,輕度脂肪肝患者的 ALT 平均值約為正常上限的 1.5 倍,而在脂肪性肝炎患者中,ALT 平均值可高達正常上限的 5 倍以上。因此,通過定期檢測血清 ALT 水準,可以有效地監測 MAFLD 患者病情的變化,評估治療效果。

膽紅素也是一項重要的血液生物標誌物,它主要反映肝臟的膽紅素代謝功能。在 MAFLD 病情較輕時,膽紅素水準通常正常,但當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如出現肝纖維化或肝硬化時,肝臟的膽紅素攝取、結合和排泄功能會受到損害,導致血清膽紅素水準升高。膽紅素水準的升高程度與肝臟損傷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可表現為直接膽紅素(direct bilirubin)、間接膽紅素(indirect bilirubin)或兩者同時升高。血清膽紅素升高不僅提示肝臟功能受損,還可能預示著患者發生併發症的風險增加,如黃疸、膽汁淤積(cholestasis)等。因此,監測膽紅素水準對於及時發現 MAFLD 患者的病情惡化具有重要意義。
血脂指標在 MAFLD 的診斷與病情評估中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 C)水準的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 - C)水準的降低,均與 MAFLD 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MAFLD 患者往往存在脂質代謝紊亂,肝臟合成和分泌脂蛋白的功能異常,導致血液中脂質成分失衡。其中,TG 水準的升高最為常見,它是肝臟脂肪合成增加和轉運障礙的重要標誌。高 TG 血症不僅會促進脂肪在肝臟內的沉積,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TC 和 LDL - C 水準的升高則會進一步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而 HDL - C 水準的降低則削弱了其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因此,檢測血脂指標有助於全面瞭解 MAFLD 患者的代謝紊亂情況,及時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如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運動、使用降脂藥物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改善患者的預後。
除了上述傳統的血液生物標誌物外,近年來一些新興的生物標誌物也逐漸嶄露頭角,為 MAFLD 的診斷和病情監測帶來了新的希望。例如,細胞角蛋白 - 18(CK - 18)片段是一種反映肝細胞凋亡的生物標誌物。在 MAFLD 患者中,由於肝臟炎症和脂肪毒性的作用,肝細胞凋亡增加,CK - 18 片段會釋放到血液中,其水準與肝臟炎症和纖維化程度密切相關。研究表明,CK - 18 片段水準在脂肪性肝炎患者中顯著高於單純性脂肪肝患者,且與肝纖維化的進展呈正相關。因此,檢測 CK - 18 片段水準可以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幫助醫生更準確地診斷脂肪性肝炎,評估肝纖維化的程度。此外,一些炎症因數如腫瘤壞死因數 - α(TNF - α)、白細胞介素 - 6(IL - 6)等,以及氧化應激指標如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也在 MAFLD 的發病機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的血清水準變化可以反映肝臟的炎症和氧化應激狀態,對於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四、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肝病的治療策略

 
(一)生活方式干預:基礎與關鍵

1. 飲食調整的核心要點
飲食調整在 MAFLD 的治療中處於基礎地位,是改善病情的關鍵環節。其核心要點在於合理控制熱量攝入,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身體活動水準等因素,精准計算每日所需的熱量攝入量,確保攝入的熱量低於消耗的熱量,以形成熱量缺口,促進體重減輕和肝臟脂肪的減少。一般而言,對於輕度體力活動的成年患者,每日熱量攝入可控制在 1200 - 1500 千卡左右。調整飲食結構同樣至關重要,應遵循低糖、低脂、高纖維的原則。減少簡單碳水化合物(如白麵包、白糖、糕點等)和飽和脂肪酸(如動物油脂、肥肉等)的攝入,增加複雜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麵包、糙米、燕麥等)、優質蛋白質(如瘦肉、魚類、豆類、蛋類、乳製品等)以及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物等)的比例。其中,膳食纖維能夠增加飽腹感,減少食物的攝入量,同時還能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腸道對脂肪的吸收,從而有助於降低肝臟脂肪含量。建議每日膳食纖維攝入量不少於 25 克。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是飲食調整的重要方面。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物質,這些營養成分有助於保護肝臟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傷,減輕肝臟炎症反應,促進肝臟的修復與再生。例如,維生素 C 和維生素 E 具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能夠中和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肝臟的損害;礦物質如鋅、硒等參與肝臟的多種代謝過程,對維持肝臟正常功能起著重要作用。患者每日應攝入蔬菜量不少於 500 克,水果量 200 - 300 克。控制脂肪攝入時,需特別注意限制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飽和脂肪酸主要來源於動物脂肪,如豬油、牛油等,反式脂肪酸常見於油炸食品、糕點、人造奶油等。應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如橄欖油、魚油、堅果等,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血脂水準,改善肝臟脂肪代謝。同時,要嚴格控制膽固醇的攝入,每日膽固醇攝入量不宜超過 300 毫克。
合理分配三餐也是不可忽視的要點。遵循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的原則,避免晚餐過度進食和夜宵行為。早餐應包含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以提供上午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維持血糖穩定,如一杯牛奶、一份全麥麵包、一個水煮蛋和一份水果沙拉。午餐可適當增加食物攝入量,但也要注意營養均衡,包括適量的瘦肉、蔬菜、穀物等,如一份紅燒雞肉、一份清炒時蔬和一碗糙米飯。晚餐則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減少熱量攝入,如一份清蒸魚、一份涼拌蔬菜和少量紅薯。此外,要注意飲食規律,定時定量進食,避免暴飲暴食,細嚼慢嚥,這樣有助於更好地感受飽腹感,防止進食過多。例如,一項針對 MAFLD 患者的飲食干預研究發現,經過三個月的飲食調整,患者遵循上述飲食原則,每日熱量攝入減少約 500 千卡,其中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減少 20%,脂肪攝入量減少 30%,蛋白質攝入量增加 15%,膳食纖維攝入量增加至 30 克左右。結果顯示,患者的體重平均下降了 5 公斤,肝臟脂肪含量顯著降低,肝功能指標如穀丙轉氨酶(ALT)和穀草轉氨酶(AST)也有明顯改善,ALT 水準平均下降了 20 U/L,AST 水準平均下降了 15 U/L。

2. 運動鍛煉的方案規劃
運動鍛煉在 MAFLD 的治療中猶如一把 “利劍”,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代謝狀況,減少肝臟脂肪堆積,增強肝臟功能。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計畫是關鍵,應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年齡、運動習慣、病情嚴重程度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來說,運動計畫應包括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相結合的方式。
有氧運動是燃燒脂肪、減輕體重的 “主力軍”,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這些運動能夠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身體的能量消耗,促進脂肪的分解和代謝。對於 MAFLD 患者,建議每週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將其分為 5 次,每次 30 分鐘左右。中等強度的判斷標準可以通過運動時的心率來衡量,一般為最大心率的 50% - 70%。最大心率的計算公式為:220 - 年齡。例如,一位 40 歲的患者,其最大心率為 220 - 40 = 180 次 / 分鐘,那麼中等強度運動時的心率應保持在 90 - 126 次 / 分鐘之間。在進行快走運動時,患者的步速應適中,大約每分鐘 100 - 120 步,保持身體微微出汗,呼吸略有加快但仍能正常交談。
力量訓練則是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的重要手段,如舉重、俯臥撐、仰臥起坐、深蹲等。肌肉是身體的 “耗能大戶”,增加肌肉量可以使身體在休息時也能消耗更多的熱量,有助於長期維持體重和改善代謝。力量訓練可每週進行 2 - 3 次,每次 20 - 30 分鐘,針對不同的肌肉群進行鍛煉,每個動作可進行 2 - 3 組,每組 8 - 12 次。例如,進行深蹲訓練時,雙腳與肩同寬,緩慢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然後起身,重複進行。在進行力量訓練時,要注意掌握正確的動作姿勢,避免因姿勢不當導致受傷。
運動頻率應保持適度,避免過度運動或運動不足。過度運動可能導致身體疲勞、受傷,甚至加重肝臟負擔;運動不足則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運動強度應根據患者的身體適應情況逐漸增加,不宜一開始就進行高強度運動。運動時間也應逐漸延長,讓身體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在運動過程中,患者應注意保持正確的運動姿勢,避免受傷。運動前要進行充分的熱身活動,如快走、動態拉伸等,運動後要進行適當的放鬆運動,如靜態拉伸、深呼吸等,以減少肌肉酸痛和受傷的風險。同時,患者應保持長期堅持運動的習慣,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形成規律的運動模式。例如,患者可以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上下班,利用午休時間進行簡單的力量訓練,週末參加戶外活動等。有研究表明,MAFLD 患者經過 6 個月的運動干預,堅持每週進行 150 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和 2 - 3 次力量訓練,患者的體重、體脂率明顯下降,肝臟脂肪含量顯著減少,肝功能指標得到改善,且胰島素敏感性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也有所降低。
 

(二)藥物治療:因病而異

1. 針對肝臟炎症與纖維化的藥物
在 MAFLD(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的藥物治療中,針對肝臟炎症與纖維化的藥物起著重要的作用。多烯磷脂醯膽鹼(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是一種常用的保肝抗炎藥物,它猶如肝臟的 “護盾”,能夠保護肝細胞免受自由基(Free Radical)的損傷,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其主要成分多烯磷脂醯膽鹼可以補充肝臟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加細胞膜的穩定性,改善肝臟的功能。在臨床實踐中,多烯磷脂醯膽鹼常用於治療不同程度的 MAFLD 患者,尤其是對於伴有肝臟炎症的患者,能夠有效降低血清轉氨酶(Serum Transaminase)水準,減輕肝臟炎症反應。例如,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納入了 200 例 MAFLD 患者,隨機分為多烯磷脂醯膽鹼治療組和安慰劑組,治療週期為 12 周。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的谷丙轉氨酶(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和穀草轉氨酶(AST,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水準較基線分別下降了 30% 和 25%,而安慰劑組患者的轉氨酶水準無明顯變化。同時,治療組患者的肝臟炎症評分也顯著降低,表明多烯磷脂醯膽鹼具有明顯的保肝抗炎作用。

水飛薊素(Silymarin)也是一種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的保肝藥物,它從水飛薊中提取而來,能夠清除自由基,減輕肝臟的氧化應激(Oxidative Stress)損傷,抑制炎症因數(Inflammatory Factor)的釋放,從而保護肝臟細胞。對於 MAFLD 患者,水飛薊素可以改善肝功能指標,緩解肝臟炎症。臨床研究發現,水飛薊素治療 MAFLD 患者 3 - 6 個月後,患者的 ALT、AST 水準明顯下降,肝臟脂肪變性(Steatosis)程度有所減輕。此外,水飛薊素還具有一定的抗纖維化作用,能夠抑制肝臟星狀細胞(Hepatic Stellate Cell)的活化,減少膠原蛋白(Collagen)的合成,從而延緩肝纖維化的進程。例如,一項對肝纖維化早期 MAFLD 患者的研究顯示,使用水飛薊素治療 6 個月後,患者的肝臟纖維化指標如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層粘連蛋白(Laminin)等水準有所降低,肝臟組織學檢查顯示纖維化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對於肝纖維化較為嚴重的患者,目前雖然尚無特效藥物,但一些藥物正在研究和探索中。例如,一些針對肝纖維化信號通路(Fibrosis Signaling Pathway)的藥物,如血管緊張素 Ⅱ 受體拮抗劑(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Antagonist)、內皮素受體拮抗劑(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等,可能通過抑制肝纖維化相關信號通路的啟動,減少膠原蛋白的沉積,從而延緩肝纖維化的進展。此外,一些中藥複方也顯示出了一定的抗肝纖維化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肝臟的微環境(Microenvironment)、抑制炎症反應、促進肝細胞再生等多種因素有關。但這些藥物仍需要進一步的臨床研究來證實其療效和安全性。


2. 改善代謝紊亂的藥物應用

改善代謝紊亂是 MAFLD 藥物治療的另一個重要方面。胰島素增敏劑(Insulin Sensitizer)如二甲雙胍(Metformin),在 MAFLD 的治療中應用廣泛。二甲雙胍能夠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準,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出,從而改善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狀態。對於伴有 2 型糖尿病或胰島素抵抗的 MAFLD 患者,二甲雙胍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同時減輕肝臟脂肪堆積。研究表明,二甲雙胍治療 MAFLD 患者 6 個月後,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餐後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水準明顯下降,胰島素抵抗指數顯著降低,肝臟脂肪含量也有所減少。例如,一項針對肥胖合併 MAFLD 患者的研究中,患者在接受二甲雙胍治療後,體重平均下降了 3 公斤,肝臟脂肪含量減少了 15%,胰島素敏感性提高了 20%。

他汀類降脂藥(Statins)是治療高血脂症(Hyperlipidemia)的常用藥物,對於 MAFLD 患者合併血脂異常的情況,他汀類藥物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Cholesterol)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水準,減少脂質在肝臟的沉積,從而改善肝臟脂肪代謝。常用的他汀類藥物有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等。臨床研究發現,他汀類藥物治療 MAFLD 患者 3 - 6 個月後,患者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準明顯下降,同時肝臟脂肪變性程度有所減輕,肝功能指標也有所改善。例如,在一項阿托伐他汀治療 MAFLD 患者的研究中,治療組患者經過 4 個月的治療,總膽固醇水準平均下降了 20%,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準下降了 25%,ALT 和 AST 水準也有顯著下降,且肝臟超聲檢查顯示肝臟脂肪含量明顯減少。

貝特類藥物(Fibrates)則主要用於降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水準,對於以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為主要表現的 MAFLD 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貝特類藥物可以啟動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啟動受體 α(PPAR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促進脂肪酸(Fatty Acid)的氧化分解,降低甘油三酯的合成。例如,非諾貝特(Fenofibrate)治療 MAFLD 患者後,患者的甘油三酯水準可顯著下降,同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水準可能有所升高,有助於改善脂質代謝紊亂,減輕肝臟脂肪沉積。在使用改善代謝紊亂的藥物時,需要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Adverse Reaction)和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例如,他汀類藥物可能會引起肝功能損害、肌肉疼痛等不良反應,在使用過程中應定期監測肝功能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水準;胰島素增敏劑可能會導致胃腸道不適、低血糖(Hypoglycemia)等不良反應,需要根據患者的血糖情況調整藥物劑量。同時,不同藥物之間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他汀類藥物與貝特類藥物聯合使用時,可能會增加肌病(Myopathy)的發生風險,因此在聯合用藥時需要謹慎評估,並密切監測患者的不良反應。
近年來糖尿病新型用藥並可以用來減重的著名GLP-1類藥物(包括艾塞那肽(Exenatide)、利拉魯肽(Liraglutide)、度拉糖肽(Dulaglutide)等瘦瘦針或口服)在各大醫學會已經證實在脂肪肝的有效性。
1. 改善肝臟脂肪含量
• 多項臨床研究表明,GLP - 1 藥物可以顯著降低肝臟脂肪含量。例如,在一些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的研究中,使用利拉魯肽治療後,通過肝臟磁共振成像質子密度脂肪分數(Liv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MRI-PDFF)檢測發現肝臟脂肪含量明顯下降。
• 這是因為 GLP - 1 藥物能夠調節肝臟內脂質代謝相關酶的活性。它可以增加脂肪酸氧化相關酶(如肉堿棕櫚醯轉移酶 1,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 1,CPT1)的活性,促進脂肪酸進入線粒體進行氧化分解,同時抑制脂肪酸合成酶(如乙醯輔酶 A 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的活性,減少肝臟內脂肪酸的合成,從而減少肝臟脂肪的堆積。
2. 改善肝功能指標
• GLP - 1 藥物對肝功能指標如穀丙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穀草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等也有改善作用。在部分脂肪肝患者中,ALT 和 AST 水準會升高,這反映了肝細胞的損傷。使用 GLP - 1 藥物後,這些酶的水準可能會下降。
• 這是因為 GLP - 1 藥物除了改善肝臟脂肪代謝外,還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它可以減少肝臟內炎症細胞的浸潤,降低炎症因數(如腫瘤壞死因數 -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 α,TNF-α;白細胞介素 - 6,Interleukin - 6,IL-6 等)的表達,同時減輕氧化應激(Oxidative stress)對肝細胞的損傷,從而改善肝功能。
3. 改善胰島素抵抗
• 脂肪肝患者往往伴有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GLP - 1 藥物可以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它可以通過改善外周組織(如肌肉、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反應,促進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
例如,在脂肪組織中,GLP - 1 藥物可以增加葡萄糖轉運蛋白 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的轉位,使更多的葡萄糖進入脂肪細胞進行代謝,從而降低血糖水準,同時也對改善脂肪肝的病情有幫助,因為胰島素抵抗的改善可以減少脂肪在肝臟的異常沉積
 

(三)手術治療:特定患者的選擇

對於一些特定的 MAFLD 患者,手術治療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選擇。減肥手術(Bariatric Surgery)在重度肥胖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 MAFLD 患者中具有重要地位。常見的減肥手術方式包括胃旁路術(Roux-en-Y Gastric Bypass)、袖狀胃切除術(Sleeve Gastrectomy)等。這些手術通過改變胃腸道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限制食物的攝入和吸收,從而達到減輕體重、改善代謝紊亂的目的。胃旁路術是將胃分成小胃囊和大胃囊,然後將小腸與小胃囊相連,減少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面積;袖狀胃切除術則是切除大部分胃體,使胃形成一個細長的袖狀結構,減少胃的容量。減肥手術不僅能夠顯著減輕患者的體重,還能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血脂水準,進而減輕肝臟脂肪變性和炎症,甚至逆轉肝纖維化。研究表明,接受減肥手術的重度肥胖 MAFLD 患者,在術後 1 - 2 年內,體重可減輕 20% - 30%,肝臟脂肪含量明顯減少,肝功能指標恢復正常,肝纖維化程度得到改善。例如,一項對胃旁路術治療重度肥胖 MAFLD 患者的長期隨訪研究發現,術後 5 年,患者的平均體重減輕了 25%,其中約 60% 的患者肝臟脂肪變性完全消失,肝纖維化程度減輕了 1 - 2 個等級,同時患者的糖尿病緩解率達到了 70%,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的發生率也顯著降低。

肝移植手術(Liver Transplantation)則是針對終末期肝病患者的一種治療手段。當 MAFLD 患者發展為肝硬化(Cirrhosis)、肝功能衰竭(Liver Failure)或出現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等嚴重併發症,且經保守治療無效時,肝移植手術可考慮作為挽救生命的最後選擇。肝移植手術能夠去除病變的肝臟,植入健康的肝臟,從而恢復肝臟的正常功能。然而,肝移植手術面臨著供體短缺、手術風險高、術後免疫排斥反應(Immune Rejection)等諸多問題。術後患者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Immunosuppressant),以防止免疫排斥反應,這又可能帶來感染、腫瘤復發等新的風險。因此,肝移植手術的選擇需要嚴格掌握適應證(Indication),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心理狀態以及社會支援等多方面因素。例如,對於一位因 MAFLD 導致肝硬化失代償期且出現反復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等嚴重併發症的患者,在經過全面評估後,如果符合肝移植手術的條件,且有合適的供體,肝移植手術可能會為其帶來生存的希望。但術後患者需要密切隨訪,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免疫抑制劑血藥濃度監測、腫瘤篩查等,以確保手術的長期效果和患者的生存品質。
 

(四)中醫治療:整體調理

中醫認為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肝病多屬於 “積聚”“脅痛”“痰濁” 等範疇,主要與肝鬱脾虛、痰濕內阻、濕熱內蘊等病機有關。
中藥調理:常用的中藥方劑如逍遙散合二陳東加減,逍遙散可疏肝解鬱、健脾養血,二陳湯能燥濕化痰、理氣和中,兩方合用對於肝鬱脾虛兼痰濕內阻型的 MAFLD 有較好的調理作用。還有茵陳蒿東加減,具有清熱利濕退黃之功效,適用於濕熱內蘊型患者,可改善患者的黃疸、脅痛、腹脹等症狀。中藥的使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辨證情況進行個體化調配,且用藥過程中需注意觀察有無不良反應。
針灸推拿:針灸可選取肝俞、脾俞、足三裡、三陰交、太沖等穴位。肝俞可疏肝利膽;脾俞能健脾利濕;足三裡為胃經合穴,可調理脾胃功能;三陰交調節三陰經氣血;太沖為肝經原穴,可平肝潛陽、疏肝理氣。通過針刺這些穴位,起到調節肝臟功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代謝的作用。推拿則可採用腹部按摩手法,如順時針方向輕柔按摩腹部,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減少脂肪在體內的堆積,同時也可緩解腹脹、腹痛等不適症狀。
中醫食療:可推薦一些具有健脾化濕、疏肝理氣作用的食療方。如山楂荷葉粥,山楂能消食健胃、活血化瘀,荷葉可清熱解暑、升發清陽,兩者與粳米煮粥,適合 MAFLD 患者食用,有助於改善食欲,促進消化,減輕肝臟負擔。還有枸杞菊花決明子茶,枸杞滋補肝腎,菊花清肝明目,決明子潤腸通便、清肝瀉火,常飲此茶可輔助調節肝臟功能,改善血脂代謝。
中醫治療 MAFLD 注重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從多方面入手調節機體的內環境,提高肝臟的自我修復能力和代謝功能,但通常需要與現代醫學的治療方法相結合,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