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飲食照護指南】



 

陳建富醫師整理著作

各位病友大家好,我是陳醫師。消化性潰瘍(包含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需要「三分靠藥物,七分靠保養」,飲食調整尤其關鍵。以下詳細說明飲食原則,幫助您加速潰瘍癒合、減少復發風險。

一、飲食核心原則

  • 減少胃酸刺激:避免刺激胃黏膜或促進胃酸分泌的食物
  • 保護潰瘍傷口:選擇溫和、易消化、具修復功能的食材
  • 規律進食習慣:定時定量,避免空腹過久或暴飲暴食

二、建議多攝取的食物

✅ 修復黏膜類

  • 高麗菜:含維生素U(甲硫胺酸),能促進黏膜修復,可煮湯或打成汁(溫熱飲用)
  • 秋葵、山藥:黏液蛋白形成保護層,減緩胃酸刺激
  • 富含鋅的食物:如牡蠣、南瓜子,幫助傷口癒合

✅ 中和胃酸類

  • 低脂牛奶、無糖優格:少量攝取可暫時中和胃酸(但避免過量,每日不超過240c.c.)
  • 香蕉、蘋果:溫和果膠保護胃壁,建議選擇熟香蕉

✅ 優質蛋白質

  • 蒸魚、嫩豆腐、雞蛋(水煮或蒸蛋):易消化且提供修復所需營養
  • 去皮雞肉、豬里肌肉:以清蒸、水煮為主,避免油炸

✅ 全穀雜糧(急性期後)

  • 燕麥粥、白飯、軟質麵條:急性發作期先以精緻澱粉為主,恢復期可逐步加入糙米、地瓜等纖維

✅ 其他推薦

  • 薑黃(少量):抗發炎,可加入燉湯(避免與抗凝血藥物併用)
  • 蜂蜜水(溫):飯前1小時少量飲用,抑制幽門桿菌生長

三、務必避免的食物

❌ 刺激性食物

  • 辛辣調味:辣椒、芥末、胡椒、咖哩
  • 酸性食物:柑橘、檸檬、番茄、醋、碳酸飲料
  • 咖啡因飲品:咖啡、濃茶、能量飲料(即使低咖啡因仍可能刺激)

❌ 難消化與高油脂類

  • 油炸食品:鹽酥雞、薯條、油條
  • 加工肉品:香腸、臘肉、培根(含亞硝酸鹽且高脂)
  • 糯米製品:粽子、油飯、麻糬(易滯留胃部加重負擔)

❌ 其他地雷食物

  • 酒精:直接損傷黏膜,且降低藥物效果
  • 過甜食物:蛋糕、巧克力(高糖刺激胃酸分泌)
  • 生冷食物:生魚片、冰品(低溫導致胃部血管收縮)
  • 堅果與種子:核桃、花生顆粒可能摩擦潰瘍處(可磨成粉少量添加)急性期避免;修復期可以使用。

四、進食習慣關鍵提醒

  • 少量多餐:每日3 - 6餐,每餐七分飽(如:一碗粥+半份蒸魚)
  • 細嚼慢嚥:每口咀嚼20 - 30下,減輕胃部消化負擔
  • 定時定量:避免餓過頭後暴食,導致胃酸劇烈波動
  • 溫度控制:食物以「溫熱」為主(40 - 50°C),避免過燙或冰涼
  • 睡前忌食:晚餐後至少3小時再就寢,床頭可墊高15公分防逆流

五、常見疑問解析

Q:喝牛奶可以治潰瘍嗎?
A:牛奶雖能短暫中和胃酸,但蛋白質會刺激後續更多胃酸分泌,建議急性期少量飲用(例如半杯溫牛奶搭配蘇打餅乾),勿當作治療手段。

Q:吃粥比吃飯好?
A:粥品易消化,但會快速排空導致胃酸過多,可加入少量蛋白質(如碎雞肉)延緩消化時間。

Q:保健食品(如蜂膠、酵素)可以吃嗎?
A:需先諮詢醫師,部分產品含酒精或酸性成分,可能加重潰瘍。

六、生活型態調整

  • 嚴格戒菸:尼古丁抑制黏膜修復,且增加胃酸分泌
  • 壓力管理:透過冥想、深呼吸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對胃部的影響
  • 藥物注意:避免自行服用消炎止痛藥(NSAIDs)、類固醇,必要時需搭配胃藥

七、何時需立即回診?

⚠️ 解黑便或血便

⚠️ 劇烈腹痛且輻射至背部

⚠️ 嘔吐物呈咖啡渣狀或鮮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