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肝病醫學會(APASLD)關於 B 型肝炎(HBV)治療的最新共識

亞太地區是 B 型肝炎的高流行區,APASLD 針對慢性 B 型肝炎(CHB)的治療策略提出了一系列基於最新證據的推薦,主要涵蓋 治療適應症、首選藥物、特殊人群管理、監測策略及停藥標準。以下是詳細整理:
陳建富醫師整理

一、治療目標

主要目標
  • 長期抑制 HBV DNA,防止肝炎活動、肝纖維化進展。
  • 降低肝硬化、肝癌(HCC)和肝衰竭風險。
理想目標(難以達到,但應爭取)
  • HBsAg 消失(伴或不伴抗-HBs 出現),但現有藥物(如 NAs)僅能提供低 HBsAg 清除率。
  • 功能性治癒(functional cure):HBV DNA 持續陰性 + HBsAg 消失。

二、治療適應症(哪些人需要治療?)

APASLD 的治療建議採用 風險導向策略,不只依賴 ALT 或 HBV DNA,而是綜合評估 肝病嚴重程度、年齡、家族史等因素。

1. 建議治療的明確適應症(強烈推薦)

免疫活躍期(HBeAg 陽性或陰性 CHB):

  • HBV DNA ≥ 2,000 IU/mL(HBeAg+)或 ≥ 2,000 IU/mL(HBeAg−)。
  • ALT 持續升高(> ULN × 1-2 倍) 或 肝活檢顯示顯著纖維化(METAVIR ≥ F2)或炎症(A2)。

肝硬化患者(不論代償或失代償):

  • 只要可檢測到 HBV DNA(無論 ALT 水平如何),均需立即治療。

肝癌或肝硬化家族史(尤其年齡 > 40 歲):

  • 即使 HBV DNA 或 ALT 未達治療標準,建議治療以降低 HCC 風險。

特殊人群:

  • 懷孕婦女(HBV DNA > 200,000 IU/mL,第三孕期使用 TDF 以預防母嬰傳播)。
  • 免疫抑制或化療患者(即使 HBV DNA 低,也需預防性抗病毒治療)。

2. 可考慮治療的灰色地帶(個體化決策)

免疫耐受期(HBeAg+,ALT 正常,HBV DNA 高):

  • 傳統上不治療,但近年研究顯示部分患者仍有 HCC 風險,特別是年齡 > 40 歲或合併脂肪肝者。
  • APASLD 最新建議:40 歲以上者可考慮治療,尤其是非侵襲性檢查(FibroScan)顯示纖維化(F ≥ 2)。

低病毒血症(LLV, HBV DNA < 2,000 IU/mL):

  • 有肝硬化或 HCC 家族史者可考慮治療。

三、首選抗病毒藥物

1. 核苷酸類似物(NAs):長效、低耐藥率

藥物 特點 注意事項
貝樂克(ETV) 強效、抗藥率低、不影響腎、骨 但嚴重腎功能者要調整
惠立妥(TDF) 強效、極低抗藥性 需監測腎功能、骨密度
韋立德(TAF) 強效,腎與骨骼副作用較TDF低 適合高齡、骨腎風險患者

APASLD 推薦一線 NAs:ETV、TDF、TAF(優先選擇)。 不推薦藥物:干安能(LMV)、干適能(ADV)、喜必福(LdT)(因抗藥率高)。

2. 聚乙二醇干擾素(Peg-IFN α)

  • 適用於有限療程(48 週)且希望追求 HBsAg 清除者。
  • 優點:有機會誘導 HBeAg 血清轉換 / HBsAg 消失。
  • 缺點:副作用大(發熱、骨髓抑制、抑鬱)。

APASLD 建議:適用於:

  • 年輕(< 40 歲)、無肝硬化、HBeAg 陽性患者。
  • HBeAg 陰性但 HBV DNA 低 + HBsAg < 1,500 IU/mL,可能獲益。

四、治療療程與停藥標準

1. HBeAg 陽性患者

  • 首選 NAs 治療,直至:
    • HBeAg 血清轉換(HBeAg 陰性 + 抗-HBe 陽性)。
    • HBV DNA 檢測不到(< 10-20 IU/mL)。
  • 至少再鞏固治療 12 個月,才可考慮停藥。
  • 停藥後:50-80% 患者會復發,需每 3 個月監測 ALT/HBV DNA。

2. HBeAg 陰性患者

  • 通常需長期或終生治療,停藥後復發率高(80-90%)。
  • 特殊條件下可嘗試停藥(需密切監測):
    • HBsAg < 100 IU/mL + HBV DNA 陰性至少 1 年。

3. 肝硬化患者

  • 一律需終身治療,不可停藥。

五、特殊人群管理

1. HIV/HBV 共感染

  • 首選 惠立妥(TDF)或 韋立德(TAF)+ 抗反轉錄病毒藥物,避免單藥致 HIV 耐藥。

2. 慢性腎病或骨質疏鬆患者

  • 首選 韋立德(TAF)(優於 惠立妥(TDF)),因骨骼/腎毒性更低。

3. 懷孕與育齡女性

  • 高病毒量孕婦(HBV DNA > 200,000 IU/mL):妊娠 28-32 週開始 TDF,直至分娩後 12 週。
  • 母乳餵養:ETV/TDF 在哺乳期安全性證據有限,需諮詢醫師。

4. 兒童

  • 2-11 歲:選貝樂克(ETV)(0.015 mg/kg)或 惠立妥(TDF)(依體重調整)。
  • > 12 歲:可用成人劑量。

六、監測策略

1. 治療前評估

  • 實驗室:HBV DNA、HBeAg/抗-HBe、ALT、AFP、腎功能。
  • 肝纖維化評估:FibroScan(肝臟硬度 > 7-9 kPa → F2 以上)。

2. 治療中監測

  • 每 3-6 個月:HBV DNA、ALT。
  • 每 6-12 個月:HBsAg 定量(若考慮 Peg-IFN 或停藥)。
  • 惠立妥(TDF)/韋立德(TAF)使用者:每年檢查 eGFR、血磷(尤其高齡者)。

3. 停藥後監測

  • 前 3 個月每月檢測 HBV DNA/ALT,之後每 3 個月一次。

七、未來方向與新興療法

  • 新藥研發:如 RNA 干擾(siRNA)、衣殼抑制劑(如 JNJ-6379)、治療性疫苗,目標提高 HBsAg 清除率。
  • 功能性治癒(functional cure):APASLD 鼓勵臨床試驗,探索如 NAs + Peg-IFN + 免疫調節劑的組合療法。

總結

APASLD 在 B 肝治療上的核心建議:

  • 所有肝硬化患者均需治療(HBV DNA 可測時)。
  • 免疫活躍期 CHB(HBeAg+/-)應治療,40 歲以上免疫耐受者可個體化決策。
  • 首選貝樂克(ETV)、韋立德(TAF)、惠立妥(TDF),避免 干安能(LMV)/干適能(ADV)。
  • Peg-IFN 適用於追求 HBeAg/HBsAg 清除的特定患者。
  • 肝硬化需終生治療,非肝硬化患者部分可停藥(但需密切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