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肝病醫學會APASL停止口服抗病毒用藥(NA)的指引【完整版】

亞太肝病醫學會是國際間最積極討論停藥的醫學會,提出停藥流程與注意事項。不想終身吃藥的朋友若已經知道停藥的風險,可以參考以下內容。若不清楚流程,建議先看最下方的停藥後選者。
陳建富醫師整理著作

1. 基本原則

APASL(亞太肝病研究學會)指引強調「個體化停藥」,必須符合以下 核心條件 才考慮停藥:

HBeAg陽性患者

  • 已達成「HBeAg血清轉換」(HBeAg陰轉 + 抗-HBe陽性)
  • 完成至少12個月的鞏固治療(HBV DNA持續<2000 IU/mL)

HBeAg陰性患者

  • HBV DNA持續不可測(<2000 IU/mL)
  • 完成至少3年的鞏固治療

⚠️ 絕對不建議停藥的族群

  • 失代償肝硬化(Child-Pugh B/C)
  • 肝移植後免疫抑制患者
  • HIV合併感染且未控制者
  • 肝癌高風險(現有肝結節、家族史、血小板<100,000/μL)

2. 延伸考慮指標

APASL建議在基本條件外,進一步評估 附加預測因素,以提高停藥安全性:

(1) HBsAg定量(關鍵指標)

HBsAg水平 停藥後HBsAg清除率 復發風險
<100 IU/mL 5年內可達30-50%[46] 低(<20%)
100-1000 IU/mL 5年10-20% 中(30-50%)
>1000 IU/mL <5% 高(>70%)

實證依據

  • 台灣研究顯示,HBsAg <100 IU/mL 者停藥後的 3年持續緩解率達82%(vs. >1000 IU/mL僅28%)[100]

(2) HBV核心相關抗原(HBcrAg)

  • <3 log U/mL:可作為額外安全性指標(日本研究顯示復發率降50%)[101]
  • 適用於HBeAg陰性且HBsAg處於灰區(100-1000 IU/mL)的決策參考

(3) 肝纖維化程度

  • 非肝硬化(F0-F3):可考慮停藥
  • 代償性肝硬化(F4)
    • APASL態度較保守,建議 無限治療
    • 但部分研究支持 若符合所有條件(HBsAg<100 + 穩定超音波),可嘗試停藥[102]

3. 停藥後監測方案(APASL標準)

時間點 必檢項目 額外建議 異常處理
第1個月 ALT + HBV DNA HBsAg定量 若ALT>5×ULN + DNA陽性 → 考慮重啟
1-6個月 每月ALT + DNA FibroScan(若肝硬化史) DNA>2000 + ALT>2×ULN→ 討論治療
6個月後 每3個月ALT + DNA AFP + 超音波(肝硬化者) 新生結節 → 立即影像檢查
長期追蹤 每年HBsAg 若HBsAg<10 IU/mL → 測抗-HBs HBsAg清除者可降低監測頻率

⚠️ 重啟治療標準(APASL 2022更新)

強制重啟

  • HBV DNA >20,000 IU/mL + ALT >3×ULN
  • 任何失代償證據(腹水、黃疸、凝血異常)

可選重啟

  • DNA >2000 + ALT >2×ULN 持續超過 12週

4. 特殊情境指引

(1) 使用低屏障藥物(LAM/ADV)者

  • 若已長期病毒抑制(>5年),APASL建議 先換至高屏障藥物(ETV/TDF/TAF)至少1年 再評估停藥[103]
  • LAM治療史者需 額外加測抗藥突變(rtM204V/I)

(2) 年輕患者(<40歲)

  • 若符合條件,APASL認為可 更積極考慮停藥(因長期用藥毒性累積風險高)
  • 但需確保 治療前非高病毒量(DNA <6 log) 並簽署知情同意[104]

(3) 合併代謝症候群者

  • 糖尿病/脂肪肝患者停藥後 ALT發作風險增加2倍
  • APASL建議此族群 HBsAg閾值應更嚴(<50 IU/mL)[105]

5. 證據等級與指引差異比較

項目 APASL 2022 EASL 2023 AASLD 2023
HBeAg(-)治療時長 ≥3年鞏固 ≥3年 不建議停藥
肝硬化停藥 不建議(F4) 極特殊案例可考慮 絕對反對
HBsAg閾值 強推<100 IU/mL 未設標準 不列入條件
監測強度 首年密集 依風險調整 無具體規範

關鍵差異

  • APASL唯一明確將HBsAg定量納入停藥決策
  • AASLD最保守,基本立場支持無限治療

6. 爭議與未來方向

(1) 爭議點

HBsAg清除是否應為強制目標?

  • APASL現行指引未強制要求,但 2025草案擬將「HBsAg<100 IU/mL」列HBeAg(-)停藥必要條件

鞏固治療3年是否足夠?

  • 韓國研究顯示,HBeAg(-)患者治療>5年 者停藥復發率更低(30% vs 50%)[106]

(2) 新興指標研究

  • 抗-HBc定量:>4.5 log IU/mL者停藥後控制較佳[107]
  • HBV RNA:不可測(<100 copies/mL)可降低復發風險(OR=0.38)[108]

APASL停藥決策流程

1. 停藥初期監測階段(關鍵期)

  • 高風險患者監測流程:
    1. 停藥後第1個月:每週ALT + 每週HBV DNA
    2. 若ALT<2×ULN且DNA<2,000 IU/mL → 降為每月監測
    3. 任何ALT>5×ULN且DNA>2,000 → 立即啟動再治療
    4. 穩定6個月後 → 改為每3個月常規監測
  • 肝硬化患者特別程序:
    • 每月腹部超音波(前6個月)
    • 每3個月檢測甲型胎兒蛋白(AFP)
    • 任何新發肝結節立即進行對比增強影像檢查

2. 監測頻率調整標準

  • 每週檢測:停藥後首月(高復發風險期)
  • 每月檢測:需同時滿足:
    • ALT持續<2倍正常值上限(ULN)
    • HBV DNA<2000 IU/mL
  • 每3個月檢測:連續6個月生化與病毒學皆穩定

3. 重啟治療指標

下列情況需立即恢復抗病毒治療:

  • 病毒學反彈:HBV DNA>2000 IU/mL 且
  • 生化反彈:符合任一條件:
    • ALT>5×ULN
    • ALT>2×ULN合併肝炎症狀(如黃疸、腹水)
  • 肝硬化患者:只要偵測到病毒即應治療

4. 特殊族群注意事項

族群 監測要點
肝硬化 ▸ 不建議自行停藥
▸ 即使停藥,需終身每月監測
HBeAg陽性 ▸ 停藥後6個月內復發率達50%
▸ 建議加測HBeAg血清轉換
合併脂肪肝 ▸ 需排除ALT升高是否由代謝因素引起

5. 長期追蹤建議

  • 常規檢測
    • ▸ 每3個月:ALT、HBV DNA
    • ▸ 每6個月:HBsAg定量、腹部超音波
    • ▸ 每年:肝纖維化掃描(Fibroscan)
  • 肝癌篩檢(高風險者)
    • ▸ AFP(甲型胎兒蛋白)+ 超音波(每6個月)

重要臨床提醒

  • 90%復發發生在停藥1年內,前3個月最需密集監測
  • 假性正常化警訊:ALT輕微升高(2-5×ULN)可能先降後驟升,需搭配DNA變化判斷
  • 所有檢測數值應以「同一實驗室基準值」比對

本流程參考2022年《APASL指南》與《台灣肝病醫學會建議》制定,實際臨床處置需依患者個別狀況調整。

APASL 2023 停藥標準專家解讀

理想候選人

  • HBV DNA <20 IU/ml持續≥3年
  • HBeAg陰性且anti-HBe陽性
  • 超音波顯示無肝硬化跡象 (LSM <8 kPa)
  • HBsAg <100 IU/ml且逐年下降

需謹慎評估個案

  • 合併代謝性肝病(MASLD)
  • 有HCC家族史
  • 停藥前HBsAg 100-1000 IU/ml
  • 曾接受干擾素治療失敗者

核心臨床建議:

即使符合停藥標準,仍建議:

  1. 前6個月每月監測ALT/HBV DNA
  2. 每3個月定量HBsAg
  3. 繼續常規HCC監測

國際指南比較

標準 APASL 2023 EASL 2023 AASLD 2022
停藥前最低治療年限 3年 無明確限制 1-2年
HBsAg門檻 <100 IU/ml (理想) 無要求 無要求
「慢性B型肝炎停止抗病毒治療」完整系列:
  1. 慢性B型肝炎患者停止口服抗病毒用藥治療的指導方針
  2. 停止口服抗病毒用藥(NA)治療的優勢【完整版】
  3. 停止口服抗病毒用藥(NA)治療的風險【完整版】
  4. 停止口服抗病毒用藥(NA)的風險管理與臨床對策【專家版】
  5. 亞太肝病醫學會APASL停止口服抗病毒用藥(NA)的指引【完整版】(當前文章)
← 上一篇:停止口服抗病毒用藥(NA)的風險管理與臨床對策【專家版】 返回總目錄 已是系列最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