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潛血檢查全解析 | 陳建富內科診所

陳建富 醫師整理著作

一、引言:為什麼要做糞便潛血檢查?

早期發現,拯救生命

  • 無症狀階段揪出腸道病變(如大腸癌、息肉)。
  • 臨床研究顯示,50%大腸癌患者確診時已晚期(III-IV期),而定期篩檢可將早期發現率(0-I期)提升至73%

政府補助50-75歲民眾定期篩檢,把握黃金治療期。

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者,大腸癌死亡率降低23%,2023年篩檢陽性個案中有58%為癌前病變。

誰需要檢查?

  • 50歲以上成人、有家族史、長期腹痛或貧血者。
  • 遺傳性非瘜肉症結直腸癌(HNPCC)家族成員應提前至20歲篩檢
  • 炎症性腸病患者(如克隆氏症)每年建議檢測2次

二、檢測方法:哪種適合我?

1. 化學法(gFOBT)

原理:檢測糞便中的血紅素(需飲食控制)。

易受食物中過氧化物酶(如:生洋蔥、番茄)及藥物干擾,偽陽性率高達30%

適用情境:低成本篩查,但限制較多。

偏鄉地區因成本考量仍使用,但需搭配嚴格飲食衛教

2. 免疫法(FIT)

原理:專一檢測人類血紅蛋白(免飲食限制)。

採用單株抗體專一辨識人類血紅蛋白,不受上消化道出血影響(因胃酸會分解血紅蛋白)

優勢:居家採樣方便,準確性高。

台灣2024年健保給付版本(FIT-Hb)偵測腺瘤敏感度達65%,優於傳統FIT的50%

3. DNA檢測

適用高風險族群,結合基因與出血分析。

美國FDA核准的Cologuard®同時檢測7種基因突變+血紅蛋白,但台灣自費價格約2萬元

拒做腸鏡的高風險族、曾有多發性息肉病史者

檢測方法比較

比較項目 化學法(gFOBT) 免疫法(FIT) DNA檢測
檢測原理 血紅素氧化反應 人類血紅蛋白抗體 基因突變+血紅素
飲食限制 需嚴格控制
準確度 30-50% 70-80% 85%以上
成本 最低 中等

三、檢查前準備:一次搞懂流程

飲食禁忌(依檢測類型)

  • 化學法:檢測前3天避免
    • 紅肉(牛/羊)及內臟(豬肝)
    • 生十字花科蔬菜(白蘿蔔、高麗菜、花椰菜)
    • 維生素C劑量>500mg/日
  • 免疫法:無需特別限制,正常飲食即可。

    雖無飲食限制,但大量酒精(>80g/日)可能影響黏膜出血模式

藥物注意事項

  • 暫停藥物:非類固醇消炎藥(如阿斯匹靈)、抗凝血劑(如Warfarin)、鐵劑(需醫師同意)。
  • 可繼續服用:慢性病藥物(如高血壓藥)。

避開干擾時機

  • 女性避開生理期。
  • 痔瘡急性出血後3天再檢測。

四、檢查步驟圖解:居家採樣SOP

工具準備

診所提供:採集棒、專用容器、說明書。

採樣技巧

  1. 步驟1:如廁後,用採集棒從糞便不同部位刮取少量(約米粒大小)。
  2. 步驟2:將樣本塗抹於檢測卡或放入保存液瓶(避免接觸馬桶水或尿液)。

    ✖ 常見錯誤:僅採集糞便表面(可能漏檢內部出血)

    ✔ 正確做法:採樣棒旋入糞便至少3處,確保取得3條完整紋路

樣本保存與送回

  • 24小時內送回診所,高溫天可冷藏(勿冷凍)。
  • 若無法立即送檢,保存於陰涼處。

五、常見誤區破解:別被這些迷思耽誤!

迷思1:沒症狀就不用檢查?

真相:大腸癌早期常無症狀,潛血是唯一線索。

迷思2:檢查陽性=癌症末期?

真相:陽性多為息肉或潰瘍,早期治療可根治。

迷思3:年輕人不需做?

真相:若有家族史或慢性發炎,30歲起應篩查。
「2023年台灣癌症登記顯示,50歲以下早發性大腸癌佔比達12%,較20年前上升5倍」

迷思4:一次陰性=永遠安全?

真相:出血可能間歇性,需定期追蹤。
「間歇性出血特性:約15%腫瘤首次檢測陰性,連續3年篩檢可提高檢出率至92%」

六、Q&A:患者最關心的10大問題

Q:檢查會痛嗎?需要請假嗎?

A:完全無痛,5分鐘完成居家採樣,不影響工作。

Q:採樣時沾到衛生紙怎麼辦?

A:需重新採樣,避免異物影響結果。

Q:素食者做化學法還要戒口嗎?

A:仍要避免生蘿蔔、花椰菜等過氧化物酶高的蔬菜。

Q:檢查陽性後一定要做大腸鏡?

A:是!大腸鏡能直接觀察病灶並切除息肉。

Q:免疫法能檢測胃出血嗎?

A:不能!FIT只針對下消化道(大腸)出血。

Q:檢查前可以運動嗎?

A:避免劇烈運動(可能誘發微出血)。

Q:檢測結果多久出來?

A:通常3-5個工作天,診所將電話通知陽性個案。

Q:糞便潛血和健檢的腫瘤標記有何不同?

A:潛血直接反映出血,腫瘤標記特異性低,需搭配使用。

Q:服用抗凝血劑(如warfarin)需停藥嗎?

A:不用!但需告知醫師,可能影響結果判讀。

Q:如果害怕大腸鏡,有其他替代檢查嗎?

A:可選擇CT虛擬大腸鏡,但無法切除息肉。

七、結果解讀:陽性≠絕症,陰性≠輕忽

陽性結果

  • 下一步:安排大腸鏡(陳建富內科診所提供無痛檢查,數萬顆息肉切除經驗)。
  • 統計數據:約5-10%陽性者確診為癌前病變或癌症。

陰性結果

  • 建議:每年定期篩查,搭配健康飲食。
  • 注意:若持續腹痛、貧血,仍需進一步檢查。

假警報與漏診原因

  • 假陽性:飲食污染、痔瘡出血。
  • 假陰性:腫瘤未出血、採樣不完整。

八、後續診斷:從檢查到治療的完整路徑

大腸鏡檢查

流程:清腸準備→鎮靜麻醉→息肉切除(當場處理)。

風險:極低,常見僅輕微腹脹。

其他檢查工具

  • 膠囊內視鏡:小腸出血適用。
  • 胃鏡: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病理報告與追蹤

  • 息肉類型:腺瘤性息肉需1-3年追蹤。
    • 低風險腺瘤(<1cm管狀腺瘤):2年追蹤
    • 高風險腺瘤(絨毛狀/高分化不良):1年內複檢
  • 癌症分期:早期可直接內視鏡治療。

九、預防策略:降低腸道病變風險

飲食關鍵

  • 多吃:全穀類、深綠色蔬菜、富含Omega-3的魚類。
  • 少吃:加工肉品、高溫燒烤食物、過量酒精。

生活習慣

  • 每日運動30分鐘,控制BMI<25。
  • 戒菸(吸菸者大腸癌風險增加50%)。

高風險族群監測

  • 遺傳性息肉症:從20歲起每年檢查。
  • 發炎性腸病:每1-2年大腸鏡追蹤。

十、診所資源與政府補助

免費篩檢資格

  • 50-75歲每2年1次FIT檢測。
  • 陽性者申請健保大腸鏡部分費用。

快速通關服務

  • 陽性個案優先安排2週內大腸鏡。
  • 提供術後飲食衛教單張。

諮詢管道

  • 專線:陳建富內科診所腸胃科 (0422552098)。
  • LINE官方帳號:掃碼獲取衛教圖文。

結語

糞便潛血檢查是守護腸道的第一道防線,定期篩查+健康生活=遠離大腸癌威脅!

➤ 立即預約診所免費衛教諮詢!

版權所有 © 陳建富內科診所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黎明路二段751號|電話:042255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