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帶血怎麼辦?醫師教你從「5大關鍵特徵」判斷病因

陳建富 醫師整理著作

一、先別驚慌!關鍵在「觀察這些細節」

當發現大便有血時,請先記錄以下資訊:

  • 出血時機:排便時痛?便後滴血?與排便無關的出血?
  • 血液特徵:鮮紅/暗紅/黑色?血絲/血塊/黏液混合?
  • 排便習慣:最近是否便秘/腹瀉?糞便粗細變化?
  • 全身症狀:體重減輕?貧血頭暈?腹部腫塊?
  • 個人病史:痔瘡病史?發炎性腸道疾病?家族癌症史?

二、從「出血特徵」分析可能病因

1. 鮮血附著表面(最常見)

典型表現:

  • 排便後衛生紙見血
  • 血滴入馬桶形成「血池」
  • 血與糞便不混合

可能病因:

  • ⚕️ 痔瘡(佔60%以上):伴隨肛門異物感,好發於便秘後
  • ⚕️ 肛裂:排便時劇痛如刀割,常見於硬便排出後
  • ⚕️ 直腸息肉:無痛性出血,可能伴隨黏液分泌
鑒別要點 痔瘡 肛裂
疼痛程度 輕微脹痛 劇烈撕裂痛
出血量 多呈滴狀 少量血絲
觸診發現 軟質腫塊 肛門裂痕

2. 暗紅色血便混合黏液

危險特徵:

  • 糞便呈果醬狀
  • 帶有腐臭味
  • 伴隨裡急後重感(一直想解卻解不乾淨)

可能病因:

  • ⚠️ 大腸癌(尤其左側結腸):合併體重減輕、貧血
  • ⚠️ 潰瘍性結腸炎:反覆腹瀉伴隨黏液血便
  • ⚠️ 感染性腸炎:沙門氏菌/志賀氏菌感染,伴隨發燒

3. 瀝青樣黑便(Melena)

形成機制:上消化道出血經胃酸作用

典型表現:

  • 糞便如柏油般黏稠發亮
  • 伴隨嘔吐咖啡渣樣物質

急症警訊:

  • 胃潰瘍(NSAIDs服用者)
  • 食道靜脈曲張破裂(肝硬化患者)
  • 十二指腸潰瘍

三、必要檢查與就醫時機

1. 居家初步處置

痔瘡急性出血:

  • 溫水坐浴(38-40℃)10分鐘/次
  • 使用痔瘡軟膏(含Lidocaine止痛成分)
  • 補充纖維素+水分改善便秘

觀察重點:

  • 📍 出血是否在3天內停止
  • 📍 是否出現頭暈/心跳加快等貧血症狀
  • 📍 糞便粗細是否突然變細

2. 需立即就醫情況

  • 出血量>50ml/天(約半個免洗杯)
  • 合併發燒超過38.5℃
  • 出現休克症狀(冒冷汗、意識模糊)
  • 服用抗凝血劑(Warfarin/新型口服抗凝藥)患者

四、診斷流程圖解

diagnosis flow chart blood in stool

流程圖解說:

  1. 發現血便後,首先觀察血液顏色
  2. 鮮紅色血液 ➔ 進行肛門鏡檢查 ➔ 確認痔瘡/肛裂後治療
  3. 暗紅色血液 ➔ 安排大腸鏡檢查 ➔ 針對息肉或腫瘤進行處理
  4. 黑色瀝青便 ➔ 需胃鏡檢查 ➔ 處理上消化道出血問題

五、醫師特別提醒

1. 年輕人也需警惕

近年早發性大腸癌(<50歲)比例上升,若出現以下情況應積極檢查:

  • 血便合併缺鐵性貧血
  • 排便習慣改變超過2週
  • 直系親屬有大腸癌病史

2. 檢查前注意事項

  • 大腸鏡檢查前3天:低渣飲食
  • 胃鏡檢查前:至少空腹8小時

3. 預防性建議

  • 每日攝取25g膳食纖維(約3碗蔬菜+2份水果)
  • 紅肉攝取<500g/週
  • 50歲起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
陳建富內科診所提供:
🔸 舒眠無痛腸胃鏡檢查(含鎮靜劑)
🔸 糞便潛血檢驗
🔸 消化道出血專案評估(血液動力學監測)
📞 立即預約:04-22552098
🩺 門診時段:週一至週五 9:00-12:00 / 14: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