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衡的治療-PLUMMED梅花醫學篇

陳建富醫師 整理著作
>

自律神經失衡的治療-PLUMMED梅花醫學篇

陳建富醫師 整理著作

梅花統合醫學與遠絡統合醫學觀點

梅花統合醫學與遠絡統合醫學注重身心靈的整體平衡,包含上述醫學也統合一切醫學。源自中國與日本揚名於日本與亞洲各國的遠絡醫學,經大宗師柯尚智醫師的開創,將醫道的道統傳於陳建富醫師。陳醫師於2015年到日本東京將遠絡醫學名稱更改為遠絡統合醫學,同一年日本遠絡統合醫學會成立於東京。另外陳醫師也在東京宣告遠絡統合醫學也稱梅花統合醫學主要是繼承梅花文武大法與柯宗師的遺志,希望這多次元多維度的醫學可以統合一切醫學。

個人或宇宙都是意識與能量的結合。低階的能量就是物質身體。所以梅花醫學的療癒分為生命醫學與能量醫學。生命的醫學主要就是意識的療育,最捷徑就是「智慧門」。遠絡醫學在研究班稱為「心法」。能量醫學就是「能法」。在基礎班與中級班將能量的標的選擇在身體的「生命能量流」,在中醫上略等於經絡。根據遠絡高級課程因為「種子」的存在讓不可現見的「遠絡立體八卦圖」上層,也可解讀為「虛數空間」產生變化導致可現見的身心出現出不同pattern的病態。這病態与原因的因果关系是不同维 度的,其所形成的pattern与我们所认识的3D医学也在不同维度。藉由由上往下不同維度的了解與對於pattern的認知得出診斷與治療的方法。例如虛數空間的點線面錯誤產生在身體上點線面以及經絡的病態。藉由手法將生明能量疏導補強。自律神經系統的中樞主要是在腦幹、視丘、與邊緣系,所以「萬能方」便能有效的疏通頸部能量的流通進一步補強腦幹、視丘、與邊緣系的健康。這部分可以參考我「略談遠絡八卦圖的生命醫學」的文章。

「萬能方」的診治代號:

To/2d+c+a

rAxIII/a+c+bc/a+c+bc

lAyIII/a+c+bc/a+c+bc

To代表督脈

rAxIII代表右腎經

lAyIII代表左膀胱經

abcd123456代表宇宙訊息結構以一種有序排列對應在肢體穴道的位置。代表相應的治療。

X與y是陰與陽的相對治療;To督與Zen任也是陽與陰的相對治療。

梅花太極瑜珈禪

梅花太極瑜伽禪,也可以簡單的翻譯為將宇宙的萬象「全像」「相應」為「梅花」,簡化為二元對立「太極」「相對」,二元對立「瑜伽」消融,轉為「空性」「禪」。由外而內由粗而細。生病的時候身與心皆粗重。藉由身心相依而化的課程。將粗重的身體與粗重煩躁的心互相轉化,帶有疾病粗重的身體會轉為輕安的狀態進一步化為細膩的色身、氣身。粗重煩惱的心靈也會隨之轉化。整合梅花拳與梅花文武大法的統合法門。這是個三千年的大宗門。運用至大至正的梅拳為綱,太極為陰陽,以「相對法則」及「相應法則」調和自律神經系統。這浩瀚無涯的篇章會另寫文章解釋。以下簡單列舉:

梅花五勢能量導引

千年功法古老智慧、至方至正、五行相生相剋、五臟相應。

太極導引

陰陽互生、陽腑陰臟對應、陰脈陽脈升降循環、無極太極與萬象

太極傳統練習

太極拳以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等為基本方法。其動作柔和緩慢,配合深呼吸,能調節呼吸頻率,降低交感神經活性,增強副交感神經功能。研究發現,長期練習太極拳的老年人,其心血管功能、平衡能力和睡眠品質都優於不練習的同齡人。

氣功調息

如八段錦中的調息方法,通過特定的呼吸方式,如逆腹式呼吸或順腹式呼吸,配合緩慢、柔和的動作,調節體內能量流動。練習八段錦時,每個動作都與呼吸相配合,吸氣時動作展開,呼氣時動作收回。每天練習1 - 2次,每次30 - 40分鐘,長期堅持可促進自律神經平衡,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冥想與正念

正念減壓(MBSR)技術:讓患者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閉上眼睛,專注於自己的呼吸。當雜念出現時,不做評判,只是覺察到它們,然後將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每週進行3 - 5次,每次15 - 20分鐘的練習,經過8 - 10周,患者的焦慮、壓力水準會顯著降低,專注力和情緒穩定性得到提升。

冥想練習:常見的冥想方式如坐禪,每天堅持15 - 20分鐘,能使大腦中的γ - 氨基丁酸水準升高,這種神經遞質具有抑制神經興奮的作用,從而提升副交感神經活性,改善自律神經失衡。長期堅持冥想的人,在面對生活壓力時,能保持更平和的心態。

宇宙音法

觀念與下方的微宇宙音法相同。所不同的是由修行者自己所發出的音頻。藉由意識觀想、音頻、與身印合一,達到療癒的作用。例如:

用太上玉軸音訣吹氣法,例如用齒縫與嘴唇發出「噓」字6 - 8秒;道學「噓」字與東方青龍氣「肝」氣相應。「肝氣」並非肝臟而是「情緒」。

宇宙音法發出低頻「Oṃ嗡 ——」聲震動全口腔;「Āḥ啊 ——」聲震動喉部;「Hūṃ吽 ——」聲震腹部到鼻

重複6次。多數人在嘗試後會立即感到身心放鬆。

能量療法

靈氣療法(Reiki)

靈氣治療師將雙手放在患者身體上方或輕輕接觸患者身體,引導宇宙能量流向患者。雖然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被現代科學解釋,但許多接受靈氣療法的患者表示,治療後身體的疲勞感減輕,精神狀態更好,情緒也更加穩定。一般每次治療持續 30 - 60 分鐘,每週 1 - 2 次,進行 4 - 6 周為一個療程。

Pranic Healing(靈氣修復)

治療師運用特定的手勢和意念,清除患者能量場中的負面能量,如疾病、壓力產生的不良能量,然後注入新鮮、積極的能量。在一些案例中,經過幾個療程的靈氣修復治療,患者的慢性疼痛、焦慮等症狀得到緩解,身體的整體能量狀態有所提升。

音樂療法

播放舒緩音樂(如大自然聲音、古典音樂),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提升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微宇宙音樂與藍道碼音樂藉由療癒性頻率與身心各個系統和諧共振,更系統性的調和自律神經系統。

微宇宙音樂

由著名作曲家彼得・休伯納(Peter Hubner)率領一群科學家、醫界精英和工程師成立 "微宇宙音樂實驗室" 研發而成。

  • 具有 RRR 功能:包括 Relaxation(放鬆)、Recreataion(生命再造)、Rejuvenation(生命再生)。
  • 調整身體機能:與身體的音律一致,當身體不適時,有自然調整身體機制的功能。
  • 專家團隊製作:Peter Hubner 結合了世界 40 多位頂尖的科學家及腦科專家,歷經 30 年時間研究製作而成。
  • 權威推薦:經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壓力協會推薦,證實對改善身心症狀有良好效果。
  • 6D 尖端科技:德國數位音樂 6D 音樂 "立體結構時空動效音樂",包括數位聲音結構製作、處理、立體結構時空動效、混合 / 編輯、錄音、控制等。
  • 穿透 DNA:為超低頻(0.034 - 0.059 赫茲)的 zeta 波(入定波),正好是人類 DNA 的共振頻率,能量可直接穿透 DNA,引發強大的自愈機制。
  • 達至雙腦同步:可激發不同腦波,如身心全然放鬆、抗壓力、提高專注力及記憶力的 Alphaα 波(意識層面);思考敏捷、洞察力、創造力及學習能力增強的 Thetaθ 波(潛意識層面);能使感覺神經統和,人體自然自愈力提升的 Deltaδ 波(無意識層面)。
  • 調整生命磁場:結合大宇宙和小宇宙的能量,調整生命的磁場,幫助人們身心放鬆(α 波),擁有多采多姿的人生(θ 波),及開悟、慈悲、智慧的人生(δ 波),達到天人合一、心想事成、美夢成真。

配合呼吸練習:或選擇如一些經過科學驗證對調整自律神經有一定作用的古典音樂,比較容易取得:

巴赫《哥德堡變奏曲》

節奏平穩,旋律優美且富有變化,能使聆聽者心境平和。有研究表明,其舒緩的節奏和和諧的旋律可促使人體分泌內啡肽,有助於放鬆身心,進而調節自律神經,讓人從緊張狀態中解脫出來。

莫札特《小夜曲》

曲調輕快、優美,風格典雅。其音樂頻率與人體的腦電波頻率有一定的契合度,聆聽時可使大腦放鬆,進而調節自律神經功能,幫助緩解焦慮情緒,讓身體處於更舒適的狀態。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第一樂章旋律舒緩、柔和,營造出寧靜、悠遠的氛圍。這種寧靜的音樂能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使心跳平穩,血壓降低,從而起到調節自律神經的作用,讓人內心平靜,減輕壓力感。

在聆聽時,引導患者進行各種呼吸法與冥想。吸氣時,感受氣息、音樂、與身心融合。每次練習 15- 30 分鐘,每天 1 - 2 次,能讓患者在音樂的氛圍中深度放鬆,緩解壓力和焦慮情緒。

芳香療法

使用精油(如薰衣草、洋甘菊、佛手柑)進行香氣吸入或按摩,舒緩神經緊張,促進放鬆。

薰衣草精油

薰衣草精油中含有的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等成分,具有顯著的鎮靜作用。將薰衣草精油滴在香薰機中,在臥室擴散,能營造放鬆的睡眠環境。研究發現,睡前在臥室使用薰衣草精油香薰,可使人體的睡眠時間延長 15 - 20 分鐘,睡眠品質明顯提高。也可將薰衣草精油與基礎油(如甜杏仁油)按 1:10 的比例稀釋後,進行全身按摩,能緩解身體的緊張感。

自然療法

水療

溫水浴時,水溫保持在 37 - 39℃,浸泡 15 - 20 分鐘。溫水能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迴圈,放鬆肌肉。熱敷可選擇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在頸部、肩部等肌肉緊張的部位,每次 15 - 20 分鐘,每天 1 - 2 次,能緩解肌肉疲勞和緊張感,幫助身體放鬆。

日光浴

在上午 10 點前或下午 4 點後,進行 15 - 30 分鐘的日光浴。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 D,同時刺激大腦分泌血清素,改善情緒波動。但要注意做好防曬措施,避免曬傷。

生物共振療法

使用儀器調節體內能量頻率,糾正失衡的能量狀態。

針對心輪或眉心輪進行能量調節

心輪位於胸部中央,與情感、人際關係等方面相關;眉心輪位於兩眉之間,與直覺、洞察力有關。通過生物共振儀器發出特定頻率的能量波,作用於心輪或眉心輪,可改善情緒穩定性。例如,對於情緒易波動、人際關係緊張的患者,經過 8 - 10 次的針對性能量調節治療,情緒管理能力有所提升,人際關係也得到改善。

脈輪平衡

通過冥想、水晶或音療,打開或平衡七個主要脈輪,特別是心輪與眉心輪,促進情緒平穩與身心放鬆。

冥想

引導患者在冥想時,想像每個脈輪都發出明亮的光芒,從海底輪開始,依次向上到頂輪。專注於每個脈輪的感覺,當感覺某個脈輪能量受阻時,可在冥想中進行想像疏通。每週進行 2 - 3 次,每次 20 - 30 分鐘的脈輪冥想練習,有助於平衡身體能量,改善情緒和心理狀態。

水晶

不同顏色的水晶對應不同的脈輪。如粉水晶對應心輪,將粉水晶放在心輪位置,或佩戴粉水晶飾品,據說能幫助打開心輪,促進情感的流動和人際關係的和諧。紫水晶對應眉心輪,在冥想時手持紫水晶,可增強眉心輪的能量,提升直覺和洞察力。

音療

使用頌缽、銅鑼等樂器發出特定頻率的聲音。頌缽發出的聲音能產生共振,作用於人體的各個脈輪。在音療過程中,患者躺在舒適的地方,聽著頌缽的聲音,感受聲音的震動。每次音療持續 40 - 60 分鐘,每月進行 2 - 3 次,可幫助平衡脈輪能量,緩解身心壓力。

總結

自律神經失衡的治療方法多樣且靈活,現代醫學提供科學化、標準化的治療手段,經絡醫學則注重整體調理,另類醫學和能量醫學則強調自然與能量的平衡。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患者的需求和健康狀況,結合不同方法進行綜合治療。

例如,對於需要快速改善症狀的患者,現代醫學的藥物治療可能更為直接;而對於追求長期健康改善的患者,經絡醫學、氣功或能量療法可能是更好的選擇。無論採用哪種方法,都需要配合適當的生活方式調整,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下一章將探討如何通過生活習慣的改變來預防和改善自律神經失衡,包括飲食、運動和作息建議。

© 2025 自律神經研究整理 - 陳建富醫師 版權所有

本網站內容僅供專業醫療人員參考,不作為診斷或治療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