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變(DN)全解析:保護腎臟的關鍵指南(民眾版) | 陳建富醫師
前言
在糖尿病患者群體中,約 30 - 40% 的第 1 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和 20 - 40% 的第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患者會發展為糖尿病腎病變(Diabetic Nephropathy) DN(Umanath & Lewis, 2018)。這一比例顯示了糖尿病腎病變在糖尿病患者中的高發性,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在全球範圍內,DN 已成為末期腎病變的主要原因,在透析患者中佔比高達 30 - 50%(Bikbov et al., 2020),這充分體現了其在腎臟疾病領域的重要地位。研究還發現,亞洲人種進展至 ESRD 的風險相對較高(Zhang et al., 2022),台灣地區更是如此,因為台灣患者錯誤認知,導致太晚治療有關。
本篇是較淺顯的民眾版,若要詳細可參考:糖尿病腎病變全解析:保護腎臟的關鍵指南(專業版)
- ❌ 誤區 1:長期吃慢性病藥導致腎病變。(✅實際上,太晚控制才會導致腎病變)
- ❌ 誤區 2:腎病變會惡化所以不吃藥。(✅實際上,只要嚴格控制,三高藥物可以逆轉腎病變)
一、認識糖尿病腎病變
Q1:什麼是糖尿病腎病變?
這是糖尿病最常見的腎臟併發症,因長期高血糖導致:
- ✔️ 腎絲球過濾膜受損 → 漏出蛋白尿(泡沫尿)
- ✔️ 腎功能逐年下降 → 嚴重時需洗腎
▶️亞洲人風險更高:約 30% 糖友會發展至此病,且進展較快(2022 亞洲研究)早期警訊:尿液檢查發現「微量白蛋白」(UACR≥30 mg/g)或 eGFR<60
風險因子
不可調控因素
- 糖尿病病程(>10 年風險顯著增加)
- 遺傳傾向(ACE 基因多型性)
- 年齡與性別(男性、老年人進展更快)
糖尿病病程是一個重要的不可調控風險因素,病程超過 10 年的患者,發生糖尿病腎病變的風險顯著增加。長期的高血糖狀態持續對腎臟造成損害,使得腎臟結構和功能逐漸受損。遺傳傾向在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中也起著重要作用,例如 ACE 基因多型性(ACE Gene Polymorphism)與糖尿病腎病變密切相關。攜帶特定 ACE 基因變異的人群,其腎臟對糖尿病損害的易感性更高。年齡和性別也會影響糖尿病腎病變的進展,一般來說,男性和老年人的病情進展相對更快。老年人腎臟功能本身就處於生理性衰退階段,加上糖尿病的影響,更容易導致腎臟損傷的加重;而男性在生理結構和代謝特點上與女性存在差異,可能使其在面對糖尿病時,腎臟更容易受到損害。
可調控因素
- 血糖控制不良(HbA1c >7%)
- 高血壓(>140/90 mmHg)
- 肥胖與代謝症候群
- 吸菸(加速腎絲球硬化)
- 高鹽飲食(增加腎絲球內壓)(Tuttle et al., 2022)
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腎病變的重要可調控風險因素,糖化血紅蛋白(HbA1c)大於 7% 時,患者發生糖尿病腎病變的風險明顯增加。高血糖會對腎臟細胞造成直接損害,引發一系列病理生理反應。高血壓(血壓大於 140/90 mmHg)也是糖尿病腎病變的重要促發因素,高血壓會增加腎小球內壓,加重腎臟的負擔,加速腎功能的損害。肥胖與代謝症候群(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常伴隨著糖尿病出現,肥胖會導致機體代謝紊亂,進一步加重胰島素抵抗,增加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風險。吸菸同樣是一個危險因素,吸菸會加速腎絲球硬化(Glomerulosclerosis),損害腎臟的微血管,影響腎臟的血液供應和功能。高鹽飲食會增加腎絲球內壓(Intraglomerular Pressure),加重腎臟的代謝負擔,促進糖尿病腎病變的發展(Tuttle et al., 2022)。
實驗室檢查與診斷標準
尿蛋白檢測
- 隨機尿液白蛋白 / 肌酸酐比值(UACR) ≥30 mg/g 即定義為白蛋白尿
- 微量白蛋白尿(30–300 mg/g Cr)
- 巨量白蛋白尿(>300 mg/g Cr)(KDIGO, 2023)
腎功能評估
- 估算的腎絲球過濾率(eGFR) <60 mL/min/1.73 m² 表示慢性腎病(CKD)
- 血清肌酸酐(Cr)上升及血尿素氮(BUN)升高(Mottl et al., 2022)
二、關鍵治療策略
逆轉腎病變重點在於血糖與血壓的控制
血糖控制
- 目標 HbA1c:<7%(需個體化調整)
- SGLT2 抑制劑(如 empagliflozin、dapagliflozin):
- 可降低 eGFR 下降速率並減少心血管事件(CREDENCE 研究,2019)
- GLP-1 受體促效劑(如 semaglutide、liraglutide):
- 具有腎臟保護作用(降低蛋白尿)(Vallon & Thomson, 2021)
血壓控制
- 目標血壓 <130/80 mmHg(KDIGO, 2023)
- 首選藥物:
- ACEi(如 lisinopril)或 ARB(如 losartan):
- 減少蛋白尿並延緩腎功能惡化(DAPA-CKD 研究,2020)
- 若血壓控制不佳,可考慮併用鈣離子阻斷劑(CCBs)或利尿劑
- ACEi(如 lisinopril)或 ARB(如 losartan):
💊藥物治療重點
Q2:哪些藥物能保護腎臟?
Answer:其實控制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三高的藥物都可保護腎臟。但有幾種藥物特別提出腎臟的保護。蛋白尿逆轉藥物首選是血壓藥物ACEi/ARB。
藥物類型 | 代表藥物 | 作用 | 注意事項 |
---|---|---|---|
SGLT2 抑制劑 | 恩排糖 (Empagliflozin) | 減少腎絲球壓力,降低 40% 腎功能惡化風險 | 可能增加泌尿道感染風險 |
GLP-1 促效劑 | 胰妥讚 (Semaglutide) | 減重、降血糖兼護腎 | 常見噁心感,可從小劑量開始 |
新型礦物皮質酮拮抗劑 | 可申隆 (Finerenone) | 抗發炎、抗纖維化 | 需監測血鉀 |
✓血壓藥物首選:逆轉腎病變
ACEi/ARB(如洛普善 Losartan):降蛋白尿、延緩腎惡化,需避開懷孕
🩺治療目標
- ✅血糖:HbA1c<7%(老年人可放寬至<8%)
- ✅血壓:<120/80 mmHg
- ✅蛋白尿:UACR<30 mg/g
三、生活飲食關鍵行動
🍽️飲食 6 大原則
- 蛋白質控制:
- 早期:每公斤體重 0.8 克(60kg 患者→每日約 48 克)
- 晚期:每公斤體重 0.6 克,優先選優質蛋白(魚肉、蛋、黃豆)
- 低鈉:每日鹽<5 克(≈1 茶匙),避免醃製品、加工食品
- 限磷鉀(腎功能差時):
- 高鉀地雷:香蕉、楊桃、番茄醬
- 高磷陷阱:奶製品、內臟、可樂
🚫絕對要避免
- ✖️菸酒:加速腎絲球硬化
- ✖️亂吃補品:中草藥(如馬兜鈴酸)可能傷腎
- ✖️高蛋白減肥法:加重腎臟負擔
🏃運動建議
- 每週 150 分鐘中等強度(快走、游泳)
- 避開:激烈運動(可能升蛋白尿)
四、Q&A 熱門問題
Q3:「泡泡尿」一定是腎病變嗎?
→ 不一定!但若泡泡細密且持續 15 分鐘不散,應儘快驗尿檢查。
Q4:糖尿病腎病變會痛嗎?
→ 早期無痛,晚期可能疲倦、水腫;突然腰痛需警覺感染或結石。
Q5:是否需要完全戒豆類?
→ 錯! 黃豆、豆腐是優質蛋白,但腎衰竭晚期需限量,請營養師調整。
Q6:洗腎後還能打胰島素嗎?
→ 可以!但劑量需調整,因透析會清除部分胰島素。
五、最新進展與希望
🔬未來曙光:
- HIF 抑制劑(如 Roxadustat):改善腎缺氧(2024 試驗中)
- 抗纖維化藥:Bardoxolone 甲基正在臨床測試
飲食補充說明
蛋白質攝取限制:建議患者將蛋白質攝入量控制在 0.8 g/kg/day。這是因為過多的蛋白質攝入會增加腎臟的代謝負擔,加速腎功能的損害。以一位體重 60 公斤的患者為例,每天的蛋白質攝入量應控制在 48 克左右。在選擇蛋白質食物時,應優先考慮高生物價蛋白質,如雞蛋、牛奶、魚肉、瘦肉等。這些食物富含必需氨基酸,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在滿足身體正常生理需求的同時,能儘量減少含氮廢物的產生,降低腎臟的排泄負擔。植物蛋白如豆類及其製品,雖然也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但其中含有的非必需氨基酸比例較高,過多攝入可能會加重腎臟代謝負擔,因此需要適量食用。對於已經出現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更要嚴格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必要時可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採用低蛋白飲食加必需氨基酸補充的方案。
低鈉飲食:每日鈉攝取量應少於 2 g。
高鈉飲食會導致體內鈉離子增多,引起水鈉瀦留,進而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壓。對於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而言,本身就存在腎功能受損和高血壓的風險,高鈉飲食無疑會雪上加霜,加重腎小球內壓,加速腎功能惡化。在日常生活中,要減少食用含鈉量高的食物,如醬油、榨菜、泡菜、火腿等加工食品和調味品。同時,在烹飪過程中也要少用食鹽,可使用一些低鈉鹽替代品,但需注意的是,低鈉鹽中含有較高的鉀離子,對於腎功能不全、高鉀血症的患者不適用,因此在使用前需徵得醫生的同意。此外,還要注意一些隱形含鈉食物,如麵包、餅乾等,在選購食品時,應仔細查看食品標籤,了解其中的鈉含量。
戒菸:
吸菸是糖尿病腎病變進展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因此患者必須戒菸。煙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會損害血管內皮細胞,導致血管收縮,減少腎臟的血液灌注。同時,吸菸還會促進腎小球硬化和腎小管間質纖維化,加速腎功能的惡化。對於有吸菸習慣的患者,戒菸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此時可以尋求醫生的幫助,通過藥物治療、心理輔導等方式提高戒菸成功率。此外,患者也可以嘗試一些替代方法,如咀嚼口香糖、使用尼古丁貼片等,逐漸擺脫對香菸的依賴。同時,家屬和朋友應給予患者支持和鼓勵,營造一個有利於戒菸的環境。
規律運動:
規律運動對於糖尿病腎病變患者具有多方面的益處。首先,運動可以改善胰島素阻抗,增強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更容易被細胞攝取和利用,從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其次,運動還能促進心血管健康,降低血壓,改善血脂代謝,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而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腎病變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建議患者每周進行至少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運動強度可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和運動能力進行調整,以運動時微微出汗、能正常對話但稍感費力為宜。在運動前,患者需要進行適當的熱身活動,如活動關節、慢走等,避免運動損傷;運動後要進行放鬆活動,如拉伸肌肉,緩解肌肉疲勞。對於合併嚴重腎功能不全、心臟病等併發症的患者,在開始運動前需諮詢醫生的意見,制定個性化的運動方案。
結語
糖尿病腎病變的防治核心是「控糖、護腎、早行動」:
- ✔️定期檢查:每 3 - 6 個月驗尿、驗血
- ✔️三高共管:血糖、血壓、血脂缺一不可
- ✔️醫病合作:與醫師討論個別化治療
版權聲明:本文由陳建富診所撰寫,轉載請註明出處。最後更新:2025 年 4 月(依據 KDIGO 最新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