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B型肝炎患者停止口服抗病毒用藥治療的指導方針 | 陳建富醫師
西元2000年長庚紀念醫院團隊在廖運範教授的帶領下前往日本發表口服抗病毒用藥對於慢性B型肝炎治療的結果,震驚所有的肝膽胃腸科醫學界。B型肝炎已經可以用藥物來治療而且第一代的口服抗病毒用藥(也就是核苷(酸)類似物(NAs)以下簡稱NAs)可以讓病毒在一個月內下降1萬倍。當時筆者還在林口長庚醫院擔任研究總醫師正要升任主治醫師。2002年擔任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期間,我承接健保B型肝炎治療試辦計畫,開始在臺中地區使用口服抗病毒用藥以及長效干擾素來治療B型肝炎病患。雖然口服抗病毒用藥可以快速的讓病患的肝炎恢復、讓病毒快速的消失,但隨著治療時間的拉長,許多患者逐漸產生了抗藥的情形。如何避免產生抗藥性是當時醫學界最常討論的課題。次年我參加日本京都東京臺日肝炎論壇、以及2004上海香港國際肝病醫學會,收到了強效又極低抗藥性的口服抗病毒用藥貝樂克的臨床試驗第一手消息。回到臺灣我搶先在臺大、榮總、以及各大教學醫院的前面,最先引進這剛上市強效又低抗藥性的口服抗病毒用在我的病患身上。到如今這20年間我看到了許多肝硬化的患者肝臟已經不再硬化了、許多肝臟纖維化的患者肝臟的表面也不再粗糙了。但幾乎每一年,都有非常多的患者問我:「可不可以停藥?」
2025 / 04
12